当前供应链金融尚未触及商业本质
从业内通常的定义来看,供应链金融指的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变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这说明,目前供应链金融本身的着眼点还在于银行而非供应链本身。
当我们把观察的视角放大到整个中国经济体,不难发现,资金短缺的现象一直贯穿着近30多年来的多轮经济周期。因此作为占社会融资总量最大的商业银行信贷,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因此上述供应链金融的视角基于银行本位而非供应链本位,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企业的规模分布普通较宽,从"链主"级的50亿元规模一直到供应链里扮演"小角色"的1000万元~5000万元规模都有。这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无法凭借自身财务报表通过商业银行的评级审核而获得信贷支持的情况下,转而寻求"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当然要获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虽然不必像IPO一样需要做那么多的信息披露,但相当大的程度上企业要提供远远超过财务报表之外的经营信息给商业银行,甚至包括较为复杂的知识产权协议这类的核心经营机密。此外由于供应链的边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链主"时常会有向产业上下游进行前后一体化的冲动,因此供应链中的一些成员也担心在资金链上的进一步紧密协同可能影响自身的独立性,也会对供应链金融敬而远之。基于上述多重原因,有两成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不接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而更青睐传统的信贷业务或民间融资等其他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链金融并不适合所有的领域,而对那些行业边界清晰、供应链成员之间长期密切协同而无严重利益冲突的领域则堪称量身定制。
由于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深度还多局限在信贷层面,因此受访CFO们也多从信贷的角度来审视各个银行提供服务的差异性(见图5)。本次调查显示,与速度相关的服务是受访CFO们最关注的选项,比如"快捷方便"占66.43%、"贷款效率"占65%,均高于银行服务的专业程度(占52.86%)。当然这再次表明了"当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应用水平仍远未触及商业本质"这个重要的调查结论。
我们不妨回溯供应链金融的起源,再来审视前文反复提及的"未触及商业本质"这个结论。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市场需求,它发端于20世纪的80年代,是由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业务外包衍生出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问题,以及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板"效应,实际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接包企业劳动力"成本洼地"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由此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始了对财务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发现过程,国际银行业也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创新,以适应这一需求。供应链金融随之渐次浮出水面,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
实际上,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提供综合的财务金融服务,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创新解决方案。供应链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要求能够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集成管理。供应链金融通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了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所以其本质不在于信贷,而在于提升供应链内资金链条流转的润滑度。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供应链金融应用程度的逐渐深化,"链主"与成员企业会更关注供应链本身的协同效率是否进一步提升。